城市引才专家
400-119-8090
趋势洞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洞察

云南丽江:强化“柔性借智” 深化“产才融合”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把柔性招才引智作为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在创新政策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平台载体、加强项目合作、组织交流活动、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柔性借智”,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推动“产才融合”取得新进展。

  完善政策体系 打造柔性借智“强磁场”

  丽江市制定实施《丽江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明确柔性引进人才的概念、重点领域、引进对象、引才方式等,对申报程序、经费支持等作出规定;出台《丽江市打造人才高地十条措施》,顺应新时代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对柔性招才引智政策进行再突破,鼓励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丽江市打造云南省文旅人才集聚新高地的若干措施》,推出“文旅产业导师”“文化名家工作站”等政策举措;建立“科技专员”制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职,形成了多样化、立体式的柔性引才政策体系。

  创新平台载体 强化柔性借智承载力

  丽江市争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等落户丽江。丽江市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建设了创新联合体“云南油橄榄大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

  此外,丽江市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合作,建设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88个,柔性引进7名院士和80余名省内外高层次专家人才,推动金沙江绿色农业、文旅产业、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建设丽江发展智库专家队伍,聘任36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并选聘首批5名“科技专员”到企业服务,“产才融合”的平台支撑持续增强。

  加强项目合作 提升柔性借智灵活性

  丽江市充分利用天蓝、水清、山绿等自然环境优势,与中国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作家协会等合作,建设“院士科学家康养基地”“百花作家丽江古城创作基地”等,柔性引进一批文化艺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到丽江创新创作。

  同时,丽江市充分挖掘丽江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张艺谋、黄巧灵、周培武、于荣光等团队合作开发《印象·丽江》《丽水金沙》《丽江千古情》等文旅演艺项目。

  2023年,丽江市与省内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实施农业、文旅、生态环保等领域57个项目,“产才融合”的内容不断丰富发展。

  组织交流活动 形成柔性借智新视野

  丽江市以活动集聚人才,举办百名作家写丽江、百名画家画丽江、百名歌手唱丽江系列活动,丽江“名城·名家·名画”写生艺术双年展活动等,着力打造“艺术丽江”新名片。

  丽江市以“美丽古城牵手世界,创意文旅开启未来”为主题,举办丽江国际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来自14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代表、丽江市国际友好城市代表,文旅行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和全国文旅头部企业代表、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嘉宾参加,共谋文旅发展新思路,共商文旅合作新模式,与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产才融合的形式更加开放多元。

  强化服务保障 优化柔性借智“软环境”

  丽江市制定实施《丽江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办法》,为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颁发“丽江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提供旅游、交通出行、医疗保健等服务,例如,在旅游服务方面为持卡人提供本人及5名随行人员在丽江景区景点免门票服务;交通出行方面在机场、高铁站设置绿色通道,为持卡人提供快速通行通道。

  此外,丽江市专门设置“人才公寓”,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为人才到丽江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努力做好人才“关键小事”,让人才心无旁骛干大事,不断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氛围。(完)【责任编辑:柴静】

来源:中共丽江市委组织部



相关推荐

  • 27
    2021-04

    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人才招聘

    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人才招聘公告【南湖畔●桂子聚●同梦想●共未来】『华中师范大学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 07
    2020-11

    关于举办全国博士后“一带一路”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计划,为进一步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促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术交流,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承办的全国博士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
  • 23
    2020-11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农药残留研究

    1名。(((35周岁以下(含(((((参照学校标准确定薪资待遇,具体待遇细节可面议。招聘日期:自11月2020年30日;residue@cau.edu.cn(注明博士后三、其它渠道一: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或直接拨打以上电话咨询。应聘者也可直接将个人简...